7
年前,三聚氰胺事件席卷全国。
7
年来,这场风波渐渐淡去。但来自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
FDA
)
2014
年
2
月~
2015
年
1
月公布的拒绝入境名单显示,一个年度内,
FDA
因为“疑似含三聚氰胺”而通报的中国食品出口企业有
38
家,共
113
批次产品。其中不乏福建银鹭、广东嘉士利等知名食品企业。在这份名单上,饼干、面包、蛋糕卷等成为“疑似含三聚氰胺”重灾区。而据不完全统计,
7
年间,我国数百家食品企业出口到美国的近千种食品因“疑似含三聚氰胺”被拒入境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项政策实际上是针对中国食品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,“带有某种歧视性”。之所以有这么多出口食品在美被冠以
“
疑似含三聚氰胺
”
而拒入境,源自
2008
年三聚氰胺事件后,
FDA
对中国包括含乳食品在内的潜在风险食品启动了“进口预警”(即“自动扣留”)。美国
FDA
表示,该项政策是为保证美国消费市场的食品安全,
FDA
对于存在潜在问题的进口食品入关时的一项处理措施。被宣布为“自动扣留”的进口货物,须经过
FDA
或
FDA
认可的实验室检验合格,并经
FDA
驻当地的分支机构审核认可后,海关方才准予放行,进入美国境内销售。
美国
FDA
监管运行及政策办公室全球运营和政策办公室副主任斯蒂文
·
所罗门此前曾表示,
2008
年
9
月
FDA
了解到中国儿童食用含三聚氰胺的配方奶粉而染病。
FDA
对中国生产的乳制品“进口预警”。此外,
FDA
还曾对中国养殖鲶鱼、虾、鲦鱼、鳗鱼等发布过“进口预警”,事因兽药残留物。
美国
FDA
指出,列入预警中存在潜在食品安全风险的食品,在入关时“自动扣留”,这些食品不管有无质量问题,都必须在口岸等待检验以证清白。经
FDA
或
FDA
认可的实验室检验合格,并经
FDA
驻当地分支机构审核认可后,方可准予放行,进入美国销售。若没有按照
FDA
要求检测或延迟提交检测报告,产品将被
FDA
通报。公开资料显示,美国
FDA
单方将中国生产的乳品、含乳食品,甚至不含乳的食品、饲料均列入“自动扣留”清单。
业内人士指出,美国是我国食品第二大出口国,“自动扣留”措施导致货物严重延误,增加额外的检测费、储存费等,期间还需同
FDA
大量沟通协调,无疑增加输美食品企业的成本和承担的责任,对出口企业带来深远影响。
针对多年来美国
FDA
对华进口食品的“自动扣留”,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有关负责人此前曾公开表示,“被美方拒绝入境的产品不一定含有三聚氰胺”,美方做法不利于中美食品贸易健康发展,也影响了中国出口食品国际声誉。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同美国
FDA
多次谈判,美方也派专家到中国对企业、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考察,并未发现任何出口产品存在三聚氰胺问题。此后
FDA
减少了“自动扣留”中的中国产品种类,但仍将
70
余种产品列入清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