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新闻速递
TBT最新通报
通报预警
在线评议
专题应对
资料中心
特别贸易关注
关于我们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速递
《东南亚蓝皮书》:2016年东盟各国经济增速较为乐观
发布时间: 2016/02/01 本站编译: 点击数:3428

 

“当前东南亚形势研讨会暨东南亚发展报告发布会”日前在北京举行,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撰写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《东南亚蓝皮书——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(2014~2015)》正式发布。
报告认为,当前,东盟的国家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。伴随东南亚共同体建设进程,东盟区域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提升,2006年,东盟国内生产总值(GDP)突破1万亿美元,到2014年已经达到2.57万亿美元。东盟拥有443.56万平方公里区域面积、6.25亿人口,是世界人口第三大的国家和地区、世界第七大经济体、世界第四大进出口贸易地区,也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(FDI)的主要地区。
但是,尽管2015年底东盟共同体已宣布正式建成,要真正达到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目标,实现区内政治安全同盟构建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社会文化资源整合,仍存在相当距离。东盟成员国政治制度多样、发展阶段不同、意识形态各异,加上内部合作和协调机制不完善,均会制约这一区域性制度安排的实际效应。因此,未来东盟共同体的发展仍任重道远。
报告主编、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王勤对2015~2016年东南亚政经形势进行了总结和预测。
经济上,2015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,东南亚主要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减缓。2016年,在全球经济持续疲软的背景下,东盟经济将保持弹性,各国经济增速预计将略高于2015年,但中期经济增长的前景仍不明朗。据各国官方预测,2016年印尼今年估计增长率为5.2%~5.6%,马来西亚为4%~5%,菲律宾为7%,新加坡为1%~3%,泰国为3.5%~4%,越南为6.7%。
《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》认为,当前,东盟共同体建设已经取得成效。东盟的国家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,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,区域政治发展和安全合作取得进展,区域社会文化建设成效明显。
但是,东盟共同体仍然任重道远。王勤对中国与东盟的战略选择提出四点建议:第一,要注重东盟在“一带一路”战略中地位的提升。东盟发展的潜力值得中国密切关注。第二,把握区域生产网络调整对中国-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。中国—东盟合作的现实基础是区域生产合作,但生产网络布局如果发生大的调整,对中国—东盟双边经贸合作会产生重要影响。第三,重视实施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系统风险管控。第四,关注美、日等大国对东盟战略的调整。



    
联系我们
电话:0731-89967320 邮箱:hntbt_2010@163.com QQ:280368588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时代阳光大道238号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
版权所有: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| 技术支持:维新科技
湘ICP备案号 12000199号-2 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6.0以上,分辨率1024*768浏览网站